PRESS CENTER
新闻中心
|
观察 | “死亡之谷”怎么活?天开园的“世界难题”解法!https://mp.weixin.qq.com/s/NQ2rEiJch5F88wciwpAsHA 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园已满两月,入驻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企业至今已突破百家; 在诸多优质项目集聚的同时,还有一批人从北京、上海等国内科创高地进入天开园; 他们肩负着一项使命:面向园区优质项目提供服务,帮这些项目跨越“死亡之谷”——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我国成果转化率只有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 这群人是谁,他们有什么办法,为科创项目插上翅膀? 天津科技广场,位于天开园核心区。 广场4号楼的一间办公室,就是格桑创服(天津)概念验证管理有限公司的注册地,这是本市第一家纯市场化运营的概念验证中心,专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早期投资,负责人叫徐新元,70后。 和那个时代的很多大学生类似,徐新元先后经历了分配工作到体制内,后下海创业,又进入中国最早一批外资企业等过程。事业有成之后,他越来越希望把自己从国际科创机构那里学到的理念用于国内创业企业,尤其是校园创业团队,帮助他们跨越成果落地前最艰难的阶段,也就是所谓“死亡之谷”。
所谓“概念验证”,就是通过国际公认和专业概念验证报告来帮助企业获得各方信任,获得更多创新资源,同时也帮助企业认识预见商业风险并予以一定预防与规避。
一句话,这是一项帮助更多科技成果打通创业“最初一公里”的服务。 为了将这一服务引入国内,2017年,徐新元带领团队在上海大学宝山校门外一栋办公楼注册了一个众创空间,并面向上海大学及周边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文博文创行业创业项目提供创业服务。也是在这时,时任上海大学校长的金东寒开始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徐新元的平台正好乘上了这股东风。
5年时间,徐新元团队协助成长的企业尽数入驻环上大科技园,占据了满满9幢办公楼。而到了2023年,一封来自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和南开区委书记马珊珊的邀请函摆上了徐新元的办公桌。
今年4月底,格桑创服(天津)概念验证管理有限公司挂牌开张。 天津永续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朝辉,是徐新元的第一批客户。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天津大学海洋学院的科研人员。 刘朝辉在公司展示新研制的产品 永续新材料公司是天津大学首批入驻天开园的企业,企业骨干来自于天津大学海洋学院可持续材料团队。他们的目标是将已经开发出的“纳米纤维素”形成产品,并从实验室推向市场。
进入天开园时,这一产品已经完成了批量合成,形成了一套初步的合成工艺路线。但要完成接下来的中试,对合成工艺路线进行验证,需要更大规模的生产设备和厂房,这就意味着更大规模的资金。
带着这些需求,刘朝辉找到了徐新元,请他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除了量身定做一套融资方案和推介方案,刘朝辉还希望得到市场营销和对接方面的指导,让它产生市场价值。
现在刘朝辉和徐新元每周都要开几次碰头会,沟通技术与市场,设计融资方案……而同时,也有不少投资机构与永续进行了接触,正在就融资意向进行商谈。 徐新元很看好这个项目——
如今,天开园“一核两翼”的布局中,类似格桑这样的机构已经有六家。一批像徐新元这样长期从事科创服务的创业者,开始为天开园的创业项目提供概念验证服务。 王义彭就是其中一位,他的身份,是中科(天津)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工作十多年,他几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做成果转化和国际技术转移,已经在常州打拼了一份事业。
利用之前的经验,王义彭摸索了一套验证模式:组织专家团对技术成果进行初筛,随后寻找企业确定商业价值,最后引入社会资本注资落地。也是在这时,天开园规划出炉,王义彭随即决定:在天开园西翼拓展区让自己的理想生根发芽。
王义彭的眼光很准确——落地两月,他们已经启动了包括超快激光项目在内多个项目的孵化。
王义彭的任务,就是充分发掘这个项目的商业价值,为这一前沿技术成果寻找更多的用武之地。
眼下,王义彭正在同时推进的验证项目有7个,涉及医疗健康、装备制造等领域。他的愿景是希望五年内,聚集上百名技术转化人才,孵化企业80家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
|